全国统一咨询电话 400-0909-044
路问培训网 学习资料 昆明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 2024考研中医诊断学知识点:寒湿困脾证

2024考研中医诊断学知识点:寒湿困脾证

2023-06-08 16:00 分类:学习资料阅读:61 分享
中医综合中的中医诊断学所占试卷30题,因此备考中医考研学子们,一定要在中诊上面多下功夫!接下来,昆明新东方考研为帮助中医考生学好中诊,特意分享——2024考研中医诊断学知识点:寒湿困脾证,供考生参考。


 

寒湿困脾证

一、概念

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等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又名湿困脾阳证、寒湿中阻证、太阴寒湿证。

二、临床表现

脘腹胀闷,口腻纳呆,泛恶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不泽,或妇女白带量多,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

三、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淋雨涉水,居处潮湿,气候阴雨,寒湿内侵伤中;或由于饮食失节,过食生冷、瓜果,以致寒湿停滞中焦;或因嗜食肥甘,湿浊内生,困阻中阳所致。外湿内湿,互为因果,以致寒湿困阻,脾阳失运。

脾喜燥恶湿,寒湿内盛,脾阳受困,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脾气郁滞,则脘腹痞胀或痛,食少;脾失健运,湿滞气机,则口腻,纳呆;水湿下渗,则大便稀溏;脾失健运,影响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泛恶欲呕;湿为阴邪,其性重浊,泛溢肢体,遏郁清阳,则头身困重;若寒湿困脾,阳气被遏,水湿不运,泛溢肌肤,可见肢体肿胀,小便短少;寒湿困阻中阳,若肝胆疏泄失职,胆汁外溢,加之气血运行不畅,则为面目肌肤发黄,晦暗不泽;若寒湿下注,损伤带脉,带脉失约,妇女可见白带量多;口淡不渴,舌体胖大,苔白滑腻,脉濡缓或沉细,均为寒湿内盛之象。

脾阳虚证与寒湿困脾证均有纳呆食少、腹胀、便溏等表现,但脾阳虚证为阳虚运化失职,导致寒湿内阻,以虚为主;寒湿困脾证为寒湿内盛,阻遏脾阳,以实为主。本证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苔白腻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四、辨证施治

寒湿困脾证的治疗,以温中散寒,健脾化湿为法。胃苓汤、平胃散、实脾饮、理中丸、苓桂术甘汤等方剂可随证选用。

1.湿阻脾胃证候: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治则:燥湿健脾,消胀散满。主方:平胃散加味。方药:制苍术、厚朴、陈皮、茯苓、泽泻、木香、甘草。

若泄泻如水,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者,可加猪苓、肉桂;若痢下赤白,白多赤少,伴腹痛,可去泽泻加桂枝、炮姜、白芍、木香;若身目发黄,黄而晦暗者,加茵陈、附片、干姜。

2.寒湿外侵证候: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等。治则: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方:藿香正气散。方药:藿香、紫苏叶、大腹皮、炒白术、厚朴、半夏曲、白芷、桔梗、甘草、茯苓。

若吐泻频紧,吐泻物如米泔水,四肢清冷者,合纯阳正气丸以芳香化湿,温中散寒。

3.寒湿困脾证候:肢体浮肿,色悴声短,口中不渴,身重纳呆,便溏溲清,四肢不温。舌苔厚腻而润,脉象沉细。治则: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主方:实脾饮。方药:制附子、干姜、炒白术、厚朴、大腹皮、木香、草果、茯苓、甘草、生姜五片、大枣五枚。

若身目发黄,黄而晦暗者,加茵陈。若腹部胀满如囊裹水,尿短少者,加车前子、猪苓、怀牛膝、青皮等行气利水。

昆明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地址:昆明市呈贡区奥斯迪产业园M18
【学校】咨询热线: 400-0909-044
以上信息知识产权归具体机构所有 | 招生合作 | 免责声明 | 版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