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咨询电话 400-0909-044
路问培训网 学习资料 昆明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 2024考研中医诊断学知识点:湿热蕴脾证

2024考研中医诊断学知识点:湿热蕴脾证

2023-06-08 16:00 分类:学习资料阅读:38 分享
中医综合中的中医诊断学所占试卷30题,因此备考中医考研学子们,一定要在中诊上面多下功夫!接下来,昆明新东方考研为帮助中医考生学好中诊,特意分享——2024考研中医诊断学知识点:湿热蕴脾证,供考生参考。


 

湿热蕴脾证

一、概念

指湿热内蕴,脾失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等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候。又名中焦湿热证、脾经湿热证。

二、临床表现

脘腹胀闷,纳呆,恶心欲呕,口中黏腻,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肢体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或见面目发黄色鲜明,或皮肤发痒,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三、证候分析

本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本为脾气虚弱,湿邪中阻,湿郁化热;或嗜食肥甘厚腻,饮酒无度,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

湿热阻滞中焦,纳运失健,升降失常,气机阻滞,则脘腹痞闷,纳呆食少,恶心呕吐;湿热蕴脾,上蒸于口,则口中黏腻,渴不多饮;湿热下注,阻碍气机,大肠传导失司,则便溏而不爽;湿热交结,热蒸于内,湿泛肌肤,阻碍经气,气化不利,则为肢体困重,小便短黄;湿遏热伏,郁蒸于内,故身热不扬;湿热之邪,黏滞缠绵,故汗出热不解;若湿热蕴结脾胃,熏蒸肝胆,疏泄失权,胆汁不循常道而泛溢肌肤,则见面目发黄色鲜明;湿热行于皮里,则皮肤发痒;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均为湿热内蕴之征。

寒湿困脾证其湿属寒,湿热蕴脾证其湿属热,舌脉症的表现各有不同。本证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苔黄腻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四、治疗方法

讲究清热化湿、理气和中,或者说理气化湿,清热和中,一个意思。

代表方是连朴饮:黄连、厚朴、石菖蒲、半夏、山栀子、芦根、淡豆豉等,方歌:连朴饮用香豆豉,菖蒲半夏焦山栀,芦根厚朴黄连入,湿热霍乱此方施。

本方与半夏泻心汤的区别,半夏泻心汤组成: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治法是补气健脾、辛开苦降;半夏泻心汤是黄连合干姜辛开苦降,连朴饮是用黄连合厚朴清热燥湿行气,行气的作用大些。半夏泻心汤用人参甘草、大枣佐使,健脾益气作用大些,连朴饮是用淡豆豉、半夏、石菖蒲,燥湿作用大些。其实临床上此两方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合方应用。

总之,本证治疗要掌握清热利湿和健脾和胃二者的主次,据此调整药物轻重及辩证加减。另外湿气多易伤阳,热易伤阴,所以应多选用化湿不伤阴,生津养阴而不助邪的药物,比如:芦根、滑石、鲜荷叶、薏苡仁、鲜石斛、沙参等。

昆明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地址:昆明市呈贡区奥斯迪产业园M18
【学校】咨询热线: 400-0909-044
以上信息知识产权归具体机构所有 | 招生合作 | 免责声明 | 版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