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杂文的发展和繁荣,是和鲁迅的名字分不开的。鲁迅是写杂文最多、最好的作家。在鲁迅的笔下,杂文成为一种自由的、无所不包的文体。鲁迅的杂文,就是一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这种批评,是“匕首”,是“投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知识点:鲁迅杂文赏析”,供大家参考!
鲁迅杂文赏析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作品主题
鲁迅的杂文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性,它反映的是中国社会具有相当深度和广度的现实,从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面貌。鲁迅的杂文多是针对帝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和思想观念而发的,具有高度的针砭性和解剖性。
二、注意作者的讽刺手法
鲁迅杂文的感情力量,特别表现在讽刺上。鲁迅的杂文以写实为基础,往往抓住现实生活中某一类人论调的特点,或勾勒动物形象,或采集社会事件加以概括并进行讽刺。
三、注意作者的语言特色
鲁迅的杂文可谓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他的写作中往往能感受到激情与人格力量,这点主要通过文章的语言表现出来。鲁迅的语言简洁凝练,刻画人物入木三分,讽刺针砭犀利深刻。
鲁迅(1881~1936年),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
1898年5月鲁迅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江南矿务铁路学堂。在南京四年,鲁迅从维新派变化中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严复翻译《天演论》,使他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相信“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点。1901年12月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怀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决定去日本留学。次年1月入东京弘文书院学习。
1904年鲁迅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以为“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想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但严酷的现实使他醒悟到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尤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立志以文艺来唤起民众。
1909年夏,离日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非常兴奋,热情地欢迎、支持这一革命。1912年1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请,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部迁往北京,先后任社会教育司科长、佥事。
1918年四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这个社会的号召。接着又发表了《孔乙己》、《药》等优秀短篇小说和大量匕首、投枪式的杂文。
鲁迅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积劳成疾,但谢绝到国外就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坚持在中国战斗到最后一息。1936年10月19在上海逝世,终年56岁。
杂文是鲁迅一生运用最多的文学形式。通过杂文,鲁迅展现出他不屈不挠与旧势力战斗到底的革命者形象。鲁迅先生先后共写作杂文约800篇,大致按时间顺序分别结集出版。计有《坟》和《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己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的杂文前后期的风格不同,像前期的《热风》基本都是短评,内容广泛,包括批判迷信、礼教、国粹等等;《坟》主要是较长的杂文,对封建主义进行了广泛的批判。随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尖锐,鲁迅后期的杂文也有了发展和变化。首先,政治斗争和时事评论的文字增多了,像《而已集》以曲笔揭露了国民党的大屠杀。其次,鲁迅对旧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的批判,《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的发表,对革命文学发出了更具深刻意义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