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政治:近代史重要考点之洋务运动
洋务事业兴起的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洋务事业兴起的目的:
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皆是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事业兴起的指导思想:
对洋务派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颁庐抗议》一书中说:“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即“中体西用”。所谓“中学”,特指“中国的文武制度”,也就是封建制度;“西学”特指西方的船坚炮利和其他先进科学技术,主要的是所谓“长技”。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
1、兴办近代企业
(1)兴办军用工业。1890年以前,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了20多个军工局(门)。其中规模较大的有5个(包括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福州船政局等)。
(2)兴办民用企业。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中遇到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需要加以解决,因此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19世纪60年代,京师和天津、上海、广州、福州等地军队纷纷改用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湘军也是用洋枪装备的军队。1874年,日本派兵侵犯中国台湾,清政府筹办海防、建设海军之议随之兴起。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1)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
(2)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
(3)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
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还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200多人。
洋务事业兴起的目标:
早期的洋务运动以“自强”为目标,后期的洋务运动以“求富”为目标。
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的特点:
1、封建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