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官方政策:明令禁止但执行存挑战
-
禁令持续强化
- 重庆市教委自2017年起多次发文禁止将奥数成绩作为小升初招生依据,2025年2月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再次明确将重点治理小升初“奥数考试招生”,并纳入“阳光招生”行动范畴。
- 多所公办及民办初中发布声明,承诺不通过机构或个人组织奥数考试招生。
-
隐性操作仍存争议
- 部分学校通过“校内测试”“推荐选拔”等名义变相考查奥数能力,如七龙珠体系学校在推优环节仍倾向数学能力突出的学生。
- 培训机构以“思维拓展课”名义继续开设奥数班,并与部分学校形成隐性合作。
二、家长实践:升学博弈未完全消解
-
升学路径分化
- 合规路径:严格执行“三对口”划片入学,奥数成绩无直接影响。
- 隐性竞争:优质初中通过分班考试、竞赛获奖等筛选数学特长生,家长需额外投入奥数培训以提升竞争力。
-
政策执行区域差异
- 中心城区(如渝中、沙坪坝):严查违规考试,但部分民办校仍存在“密考”现象。
- 教育资源薄弱区县:划片招生执行严格,奥数关联性较低。

三、未来趋势:治理深化与风险并存
-
监管手段升级
- 2025年启动“人工智能+教育”计划,通过大数据监测培训机构课程内容,打击变相奥数培训。
- 建立违规招生举报机制,对查实学校实行“一票否决”制。
-
家长应对建议
- 理性评估需求:若目标为非竞赛类初中,可优先夯实课内基础;若冲刺优质校,需关注隐性选拔规则并提前规划。
- 规避风险:避免参与未公开承诺合规的机构“密考”,防止学籍调动受阻。
总结:重庆小升初奥数考试在政策层面已明确取消,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变相操作。家长需结合政策动态与目标学校招生特点,制定差异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