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教育资讯 发布时间:2022-02-28 10:00 来源: 路问教育 阅读量:19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1961个专业点、撤销804个专业点,碳储科学与工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生物育种科学、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智慧林业、劳动教育、科学史等31种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随着2022年高考的临近,一些家长已经开始关注选择什么样的院校以及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其实关于大学专业,每年都会新增或取消一些专业,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在选择专业时有可能是一次机会和机遇,需要慎重。新增的不一定是适合学生本身的,一切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去选择。
2012年以来,教育部聚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支持全国高校增设了1.7万个本科专业点,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点,推动了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不断优化。
每年教育部公布的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都会引起舆论关注。民众普遍认为,新增或撤销专业反映出社会需求及高校对人才培养/输出的变化。新增、撤销专业情况,也因而成为考生报考大学、选择专业的一项重要参考。
总体而言,高校新增、撤销专业,确是对专业设置进行优化的结果。但也要避免对新增、撤销专业的功利解读——把新增较多的专业解读为“热门”专业,把撤销的专业简单理解为“冷门”专业。试想,如果盲目追逐举办“热门”专业,“热门”专业就会因开设高校多、招生规模大而变为“冷门”,可能很快就会面临要被撤销的命运。
近年来高校撤销较多的专业,包括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服装与服饰设计、市场营销等专业,在10多年前,大都是被认为“热门”的专业。在举办这些专业时,很多高校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等进行科学论证而快速上马,由于没有办出特色与高质量,后来被撤销成为必然。
从高校角度看,近年来撤销本科专业最多的高校,基本是地方本科院校。今年就有高校撤销专业达到20个之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因为这些高校当初为扩大规模和体量,追求“大而全”,草草增设本科专业,却并不具备或并未着力补足办好这些专业的条件。所以,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就必须凝练本校的学科特色,撤销那些办学质量低、缺乏特色的专业。
从新增专业的角度看,近年来新增较多的专业,主要包括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等。这体现了高校设置专业的“与时俱进”,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但是,是不是所有学校都能保障这些增设的专业办得高质量、办出特色呢?并不一定。去年7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关于开展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就明确要求,高校主管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预警和预测,避免同一区域(领域)大量重复设置“过热”专业,做好专业布局结构的宏观调控。这样的要求恰恰针对的就是“一哄而上”开设“热门”专业的现象。
高校无论新增或撤销专业,都要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条件进行分析。说到底,开设什么专业,属于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有着不同办学定位的高校,开设专业的原则也不同:如进行通识教育的高校,应该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人才,这类学校的专业就不宜经常调整,而要坚持传统特色,不应因社会需求的变化,就撤销某些专业;进行职业教育的高校,则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这类学校的专业就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就此而论,完全可能出现一所学校撤销某一专业,另一校却新增这一专业的情况,因为不同学校的办学情况是不同的,一校办得好的专业,另一校有可能办得很差。
为推进各高校科学设置专业,避免设置专业的盲目跟风、低水平重复等问题,我国已逐渐把专业设置自主权,落实给高校。当前,高校设置专业,分为备案和审批两类,高校根据《专业目录》设置专业,只需进行备案;设置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则需要审批。实行专业设置备案制,这就给了高校更大的自主设置专业的权利。
要用好专业设置自主权,需要充分发挥学校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作用。专业设置属于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应该由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负责论证,以便避免学校急功近利、盲目设置专业。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迄今没有“热门”的法学、医学和商科,不是学校举办者不愿意举办,而是学校教授委员会认为举办这些学科专业,将分散学校的精力,如果不能办出一流水平和学校特色的专业,就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