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教育资讯 发布时间:2022-05-25 11:46 来源: 路问教育 阅读量:15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数学方面,低年级男生占优势的性别差距逐渐消失。在性别更加平等的社会,女孩们的数学表现更好。该报告呼吁人们更加努力地思考性别不平等和仍然阻碍女孩实现其潜力的障碍。
“女生在数学上没有男生聪明”“女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男生理科好,女生文科好”……当下,社会上仍然存在着不少类似的刻板印象。此前,有出版社推出“男女教辅材料”,牛津数学才女朱雯琪被无端质疑“学术媛”等现象,也折射出一些人对女性数学能力深深的“不相信”。
然而,多项科学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基于“天生”差异的偏见并不能站得住脚。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的一项研究就表明:数学能力方面的差异和男女生理构造无关,而是和整个社会和文化对于女性的限制、压力和态度有关。可见,虽然偏见缺乏根据,其影响却是现实存在的。青少年本就处于心理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来自学校、家长的角色期待和培养路径,往往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曾经提出“自我实现预言”这一概念,指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其正确与否,都将或多或少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以至于这个判断最后真的实现。某种程度上,针对性别的“双标式”教育理念,正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对于男女生在数学表现上的差异,我们应该更多去反思其背后的社会原因。
比如,同样面对一道数学难题,如果对女生灌输“没关系,女生学不好数学正常”等陈旧观念,就很容易给她们造成消极的心理暗示,并逐步扼杀她们的学习兴趣;而如果对男生采取鼓励式教育,激励其继续坚持思考,就会不断增加其学习信心。这种受传统偏见影响,有意无意对不同性别进行“区别教育”的观念,违背了科学教育规律,也不利于发掘女性在数学领域的潜力,应该被警惕和校正。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需要特别注意性别平等意识的培养。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报告中指出的:女孩们正在证明,当她们有机会接受教育时,她们在学校能做得有多好。不论是世界上第一位程序设计师、数学家阿达·洛芙莱斯,“代数女皇”艾米·诺特,还是曾和爱因斯坦同期发表论文的中国女数学家朱良璧,长期从事微分几何研究的胡和生院士,都足以说明女性在数理化领域的贡献和潜力。她们的努力和成就,应当被看到、被欣赏,继而成为更多女性打破束缚、不断挑战的动力。
除了求学时期的性别偏见外,一些加诸女性的家庭、职业角色期待,也会构成她们自由发展的阻碍。2019年,“女性与数学”教育和研究发展论坛曾援引一组数据:中国女博士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2014年占总毕业生数量的比例为37%。与此同时,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女院士仅占5%左右,而在147位数理学部的院士中,与数学紧密相关的女院士仅有两位。与会专家分析,女性数学工;高位缺席”的原因,包括传统观念认为女性应负有照顾家庭的责任,社会文化在看待女性时带着“有色眼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