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教育资讯 发布时间:2022-05-10 10:08 来源: 路问教育 阅读量:15
教育部日前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在标准公布的劳动课程内容结构中,日常生活劳动任务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等。对新方案的这一变化,不少70后、80后网友直呼:多年前的劳动课,如今又回来啦!
作为一名70后家长,笔者对劳动课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德智体美劳中的“劳”在当时不是说说而已,所指代的也不仅仅是打扫卫生、学习做饭,而是农忙时节帮助家里干活。我记得,就在高考之后的那个夏天,我已经掌握了烧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技能,有的凭着记忆,有的无师自通,总之可以生活自立了。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即便课时得到落实,指望今天的中小学生熟练掌握劳动技能,学会煮饭炖汤、修理家电、种菜养禽,而且具有较高水准,显然有不小的难度。开设劳动课的意义也不只是掌握技能,更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不仅是教育界有识之士,即便是向来被认为望子成龙而对孩子宠爱有加的家长,也对于现在一些孩子懒散娇奢、没有动手能力而头疼不已。不少家长即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仅凭一己之力也很难改变这一现象。在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前提下,就需要学校开设劳动课,家校通力合作扭转现状。
由于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有烹饪和营养的内容,有的家长现在就开始对孩子的劳动课成果怀有期待。作为一名六年级学生的家长,我同样有这样的期待,但同时也很难想象孩子会做出怎样的饭?在此之前,学校也曾布置过做饭乃至洗脚的作业,还要求拍照片为证。孩子当时也想要积极参与,但是家长一看到孩子笨手笨脚的样子,担心孩子浪费过多时间,所以忍不住亲手代劳。这样做的结果是劳动作业流于形式,有时是“夹生饭”,主要是家长代劳的;有时是“形式饭”,主要就是为了拍个照片。
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是不是意味着孩子能够做出一锅好饭了?也未必。劳动技能的培养,劳动品质的提升,是一辈子的事,而当现行以分数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并没有得到改变,劳动课也就不可能成为“大餐”。但不管如何,既然开设了劳动课,就要把这门课落到实处,想办法开好。既然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那就应该努力在课程中创造更多让孩子亲身劳动的条件。学校应该努力开好这门课,家长更应该积极配合,帮助孩子上好这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