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教育资讯 发布时间:2022-04-27 09:39 来源: 路问教育 阅读量:35
教育部4月2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其中,《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因被部分媒体解读为“体育上升为第三主课”,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4月26日《》)
部分媒体如此解读,从表面上看,是因为体育课时的占比。按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10%-11%。这意味着,体育与健康课所占的总课时比例,仅次于语文、数学,而高于外语,排名第三。不过,往深里看,还是因为体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不少地方都提高了体育中考分值,而“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也已启动。
体育升格为主课,“加时”只是第一步。据报道,早在2011年版课标中,体育的课时占比就已经达到10%-11%。然而,因为“体育老师被生病”等现象的存在,体育课时常为其他“主课”挤占。因此,体育“主课”地位要名副其实,必须将对体育的重视落实于行动之中。
首先,要将体育课开齐开足。其次,要在上好“标准”体育课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运动选择,利用好课后服务等机会,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最后,还要广开源、深挖掘,解决好体育师资问题。数据显示,目前,依照中等水平配置要求,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缺额约15万名。而体育课能否开好,校园体育活动能否丰富多彩,老师是关键。对此,不少学校都进行了有益探索:有的学校与本地体育院校合作,推动教育与体育资源互融互通;有的学校尝试引入社会力量来补冰雪运动等短板;有的学校则热情邀请优秀运动员进校园,让这些“高配”师资在训练之余或退役之后向学生传授专业运动技能,带学生领悟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
发展校园体育,不能仅将眼光局限于校园之中,而要将其置于全民健身的大框架下。将体育升级为主课,不光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拿出一份漂亮的体育成绩单,而是为了“从娃娃抓起”,培养良好运动习惯,让体育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当校园体育与全民健身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循环,体育好手遍地开花,又何愁体育师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