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教育资讯 发布时间:2024-02-15 20:55 来源: 路问教育 阅读量:3
探索高温超导奥秘:物理界的重要挑战。中国科大研究团队,包括潘建伟、姚星灿、陈宇翱等,以强相互作用均匀费米气体为研究基础,首次成功观测到多体配对形成的赝能隙现象。这一发现为理解高温超导机制提供了关键线索,并于2月8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内斯发现,当温度下降到足够低时,汞金属的电阻会降为零,这就是超导现象。如果能研制出室温下电阻为零的“超级导体”,将能显著改善人类的生产生活。
一百多年来,国际科学界不断推进对超导机理的研究。1957年提出的BCS理论,成功在微观层面解释了超导现象的“为什么”,提出理论的三位科学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漫画家华君武先生曾画过一幅画,形象解释了低温下为何会发生超导现象。”中科大教授姚星灿说,如果把电子比喻成只有一只翅膀的蜜蜂,在常温下它们无法克服阻力飞起来,但到了超导临界温度,它们就会双双“结对”拥有了两只翅膀,成群结队地朝一个方向飞去,不受阻力地形成电流,这就是低温超导现象。
但到了1986年,有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材料,在零下238摄氏度左右时就能产生超导效应,这种高温超导现象让BCS理论也难以解释。科学界提出假说,这种材料内部的电子在超导温度之上也会“结对”,只是会“乱飞”,电子流动仍然受阻。
BCS理论认为,这种“结对有序飞行”会产生能隙。而电子预配对假说则认为,“结对但乱飞”可以产生赝能隙。研究赝能隙的起源和性质,成为搞明白高温超导机理的关键问题之一。
经过4年多艰苦攻关,近期潘建伟团队研究赝能隙获重要进展。他们建立超冷锂—镝原子量子模拟平台,通过世界先进的均匀费米气体制备和大磁场稳定技术,成功实现超冷原子动量可分辨的微波谱学技术。在此基础上,系统测量不同温度下的幺正费米气体的单粒子谱函数,首次成功观测到赝能隙存在,为电子预配对假说提供了支持。
《自然》杂志多位审稿人认为,“这项工作解决了一个长期存在的重要物理问题,是量子模拟研究的里程碑式进展。”
科研人员介绍,人类已经利用超导技术开发出核磁共振、磁悬浮列车等产品,未来充分理解了高温超导机理,有望开发出更有价值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