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07-31 11:24 来源: 路问教育 阅读量:31
增强政府主导效力
把牢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方向盘”
一是设立理事会,解决“谁来建”的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由瑞安市政府牵头,以瑞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依托,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办学主体,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多主体联合,成立瑞安市产教联合体理事会,构建政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
二是出台实施意见,解决“建什么”的问题。出台《瑞安市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实施意见》,以“金蓝领”培育工程、“产学研用”人才培养联盟等为载体,明确到2025年,累计培育技能人才5万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1.5万人以上,提升或新建100个以上科研、实训平台,全市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标升级,夯实产业技能人才基石,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三是推进四方协同,解决“怎么建”的问题。集聚联合体内各类产教资源,主动争取上级政策红利,制定瑞安市产教联合体发展规划,对深度参与联合体建设的学校、行业、企业给予税收、项目、土地、资源、经费等支持保障,如园区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行校地合作办学,共建瑞安学院,每年给予10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已累计实现科研成果转化50项以上,为1000余家地方企业输送数千名高技能人才,打造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四方协同的命运共同体。为进一步推进联合体建设,2023年将开工建设瑞安学院二期;为增强联合体溢出效应,将在2024年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释放学校办学活力
做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主引擎”
一是依托产业建学院,解决“人才不匹配”问题。以瑞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为核心,着力打造有特色的区域产业学院,协同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共同实施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瑞安学院与汽车零部件制造龙头企业瑞立集团成立瑞立产业学院,集聚温州大学瑞安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资源,培养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产业学院的“人才蓄水池”作用。下一步,还将联合成立温州汽车学院,为汽车制造业提供技术服务、人才支撑。
二是依托产业办专业,解决“人才招不到”问题。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机电装备制造等特色专业群,极大缓解了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不足问题。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瑞安学院设置新能源装备技术、机械自动化等7个契合产业需求的专业,毕业生留瑞率达到85%以上,每年为本土企业培育与产业特色相关的专业人才700余人。下一步,瑞安市政府还要加大力度支持联合体内中职、高职高专、本科学校合作分段培养或贯通培养,鼓励普通本科学校招收符合条件的中高职毕业生和企业一线优秀员工就读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三是依托产业建平台,解决“技术提升难”问题。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技术服务团队,针对企业生产一线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和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技术科研平台,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如借助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5个省级科研平台,开展区域企业科技创新服务,累计开展智能化诊断50余家,服务数字化车间企业20余家,其中瑞立智能工厂项目获评省级“未来工厂”和工信部“国家级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
凝聚行业创新合力
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助推器”
一是组建行业产教联盟。引导行业积极协同区内高职院校、中职学校、龙头企业等,成立浙南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汽摩配产教联盟、电子商务产教联盟等20余个联盟,服务产业发展。如汽摩配产教联盟由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瑞安学院牵头,与80多家地方汽摩配龙头骨干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区域汽摩零部件制造产业实践技术技能分层次、岗位发展分方向的现代学徒培养,形成校企协同化发展、全程化合作、融合化共享的产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产业工人各类技能提升培训,仅2022年就开展培训项目50余项、3000余人次。
二是组建行业服务综合体。延伸创新链,打造热带雨林式科创生态。瑞安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合作打造温州(瑞安)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构建工程师联盟、实验室联盟、企业联盟等,联动全国整车厂3000名工程师,结合千余家瑞安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供应链、技术创新大数据库,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服务。
三是强化行业协会纽带作用。发挥全市195家协会(商会)的纽带作用,积极引导企业打造精品工程,多举措助推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抓好协会自身建设,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组织信用评估强化行业自律,切实帮助企业依法维权,真正赢得企业的信赖和支持。
激发企业参与动力
蓄积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活水源”
一是共建共享实训基地。以省示范基地建设标准为依据,制定实施百日攻坚计划,全面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引企入校,推动瑞安市长城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等区域特色制造企业到学校建设校内产教融合型实践基地,组建校企双师教学团队,协同指导学生完成企业工作任务。移校入企,推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瑞安学院与瑞立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通力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区域龙头企业共建校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5家。
二是引导民企办名校。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民间资本、民办教育优势,探索推进社会力量、多元主体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如中国500强企业、瑞安民营龙头企业华峰集团出资5亿元创办一体化学校;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瑞立集团投资4.35亿元,成立瑞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每年招收2000多名学生,按照企业生产特点、岗位需求办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三是创新企业留人机制。以技能等级认定、工匠评定为激励措施,建立评价体系,引导企业主动选派优秀产业导师参与组建“双师多能”的职业教育师资团队,将真实生产场景带进实践教学现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激发企业人才的智力优势。下一步还将探索“企业发工资,学校出编制”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留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