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职教要闻 发布时间:2023-06-02 14:51 来源: 路问教育 阅读量:739
强化顶层设计
构建工作“大格局”
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紧紧锚定主题教育目标任务,把加强思政课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整体谋划,建立一体化推进机制。
一是建章立制。修订完善《关于加强新时代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以制度方式明确党建与思政育人融合的目标、方式、途径,从师资队伍、教育内容、载体平台等方面进行深化细化,绘制“施工图”。
二是组建机构。以学校的省级示范马院为依托,成立“大思政课”研究与实践中心,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学工处、团委等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衔接、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相融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联动,提升育人成效。
三是调查研究。学校党委书记牵头开展大思政课建设调研工作,采取多项措施,努力实现党建与思政课互融互促。
凝聚育人合力
建设思政“大师资”
在主题教育中,学校聚焦教育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逐渐建成并完善“四支团队”思政育人共同体。
一是校内思政教师队伍。实施“星火行动”思政教师进专业进课程进项目,与专业“一对一”结对,打造“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主导教师”的“四级成长”专业化思政团队。
二是校内“三全育人”队伍。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激励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打造“党务干部+党员教师+普通教师”的“三全育人”团队。
三是校外兼职思政教师队伍。聘请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代表,以及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红色基地的讲解员经常性进校参与思政课教学,打造“专家学者+劳模工匠+百姓宣讲员”的思政合作育人团队。
四是朋辈学生队伍。开展“最美校友”“最美学子”评选,打造“杰出校友+学生党员+获奖学生”的学生育人团队。
坚持守正创新
用好课堂“主渠道”
学校不断夯实开展主题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深度融合,讲好思政“三种故事”,实现思想引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一是用“普通话”讲好“中国故事”。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开发建设“新中国建筑史”等“N”门选修课,优化形成“1+3+N”思政课程群。
二是用“地方话”讲好“齐鲁故事”。以省内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为题材,融合地域特色,开展“同城大课堂·五三惨案”专题教学活动等,讲好山东地域的“地方话”。
三是用“行业话”讲好“城建故事”。结合建筑类院校特点,组建“时代鲁班”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开设“鲁班文化与工匠精神”等特色课程,探索实施“元素融入、课程融合、专业融通”三步进阶法,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讲好符合专业的“城建故事”。
拓展教育场域
善用社会“大课堂”
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思政实践育人开展调研是学校本次主题教育确定的重点调研选题之一。学校加强作风建设,攻坚克难解难题,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等联系,从现实和实践中获取素材资源,为学生提供走出课堂、亲身体悟的实践机会,形成“情景教学+基地体验+实践历练”育人模式。
一是情景教学“入脑”。利用校园内中国古建筑构件收藏馆、工匠技艺传承馆、法治教育展馆等教学场所,开展内容精准的情景教学,深化理论认识。
二是基地体验“入心”。与济南三涧溪村、朱彦夫事迹展览馆等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沉浸式教学,强化学生体验感悟。与济南市历城区合作,牵头成立山东省首个县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工作组织,共建教学基地,推进思政育人创新发展。
三是实践历练“入行”。开展“善建者行动”,聚焦国家战略、省市重点,组织带领学生进行服务乡村振兴、城市更新行动、黄河文化调研、泉城义工志愿服务项目化实践活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提高行动能力,引导学生技能报国。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花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