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05-24 09:21 来源: 路问教育 阅读量:4
受访的职场新人中,即将入职的占30.2%,已入职的占69.8%。
57.9%受访职场新人感到所学与工作需求不匹配
即将入职上海某金融公司的舒彭感觉,初入社会,很多毕业生还摆脱不了学生思维,习惯什么事情都有别人负责。但是在社会上,大家都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出了问题也要想办法尽快解决,“要成为一个能扛事的人。我觉得这是在学生时代很少锻炼到的一个点”。
大学生初入社会容易遇到哪些难题?调查中,57.9%的受访职场新人感觉在学校所学与实际工作需求不匹配,工作压力大,52.1%的受访职场新人觉得职场人际关系复杂,不适应,50.1%的受访职场新人发现新的社交圈难建立。
在北京出版行业工作的杨敏惠回想起自己刚毕业时,很多事情都一团乱麻,因此吃了很多亏。“我的自理能力比较差,在学校的时候一切都有人安排。工作以后,在租房、吃饭、交友等方面都遇到了很多难题。”
在重庆建筑行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张雨欣认为,刚入职的新人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做不好从“我是学生”到“我是员工”的身份转换。“学生交了作业,老师可能会提意见让拿回来继续修改。但作为员工,工作结果拿出去可能就要直接面对客户,一旦出了问题,就会给公司带来损失”。
此外,41.6%的受访职场新人觉得对社会存在认识偏差,无法很好融入,34.8%的人不适应一个人的生活,27.9%的人在心理上、经济上难以在短时间内独立起来,27.7%的人觉得独居、出行等自我保护意识不够,27.2%的人感觉租房、消费等容易遭遇陷阱,23.8%的人表示生活自理能力差,照顾不好自己。
“我不会做饭,每天就点外卖吃。房子也没选好,住在一个光线不好的朝北次卧。好朋友都离京了,自己的社交圈子没有打开。所以最开始的那几个月非常压抑。”杨敏惠说,没毕业的时候觉得,找到工作离开校园走入社会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但其实需要做非常多的准备。
调查中,大家希望高校加强职业规划培训(62.4%)、社交技能培训(57.0%)、专业技能培训(54.2%)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接下来还有:预防诈骗培训(47.2%)、心理健康辅导(46.5%)、安全知识培训(44.7%)、健康管理知识培训(28.0%)、生活技能培训(26.0%)等。
“刚毕业的时候,周围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有过办健身卡被坑的经历。”杨敏惠说,现在的诈骗手法花样繁多,希望高校在这些方面多给大学生提醒,同时加强对身心健康管理方面的培训指导。
舒彭希望高校定期组织与职场经验相关的讲座,“以往请的多是功成名就的校友,如果能让在职场打拼的校友们定期跟同学们分享一下职场经验,帮助也会很大”。
“有的毕业生都不懂五险一金是什么,也不懂五险一金的比例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在某科技公司生态运营岗位工作的董羽希望,高校能够开设相关课程,针对企业的薪资结构和分配比例进行培训,“不然我们很容易在社会上踩坑”。
71.7%受访职场新人期待用人单位加强职前培训
舒彭即将入职的公司有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所有新人会一起上课,学习一些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还有破冰游戏,让大家很快熟悉起来。“我们公司还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叫‘老带新’,新人进去后会有专属教练,手把手地教工作上的事情。以后被分到项目上,也有人负责照顾新来的人,所以对于新工作我不太担心难以上手。”
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71.7%的受访职场新人期待用人单位加强职前培训,让大学生尽快适应工作,61.0%的受访者建议大学生根据岗位要求,短时间内进行业务能力的自我学习,60.6%的受访者建议培养一两项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个人生活,57.8%的受访者建议在校时多参与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历,32.5%的受访者希望家庭给予适当的支持,帮助大学生学会独立生活。
张雨欣建议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学会及时自我调整。在学校里,每个人可能都有一个大致的职业规划,但真正进入社会,可能会发现想干的事并不适合自己,这个时候就要认真想一想,重新调整,找到一个最贴合实际的职业规划。
杨敏惠认为,家长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学会生活,能够照顾好自己。高校也要引导学生对社会、对职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避免因为不了解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