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06-07 10:33 来源: 路问教育 阅读量:35
青铜文化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宝鸡文理学院位于“炎帝故里、周秦文明的发祥地、青铜器之乡”的宝鸡市,是一所省属普通高等院校。近年来,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依托学校地域优势,积极发挥高校育人优势、科研优势和创新优势,基于教研相长的教育理念方针,并结合学院“以文化人”和“以美育人”的要求,推动青铜文化艺术融入教学研究,充分发挥青铜器艺术的文化育人和美育功能,推动青铜文化艺术创新发展。
本文系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商周青铜器艺术的文创开发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K009)、陕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宝鸡青铜器艺术的创新设计与运用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Y2021010)、陕西省科学技术部门软科学一般项目“后疫情时代下陕西省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政策与路径研究——基于空间生产视角”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KRM097)。
教学为本——将青铜文化艺术融入课程创新建设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教学的过程,既是文化育人的过程,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文化创新的过程。学校秉持“教学为本”的办学理念,尝试创新构建艺术教育的特色课程体系。在课程选择和资源利用上,学校积极探索青铜文化艺术资源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创新,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功能。
在教学课程设计上,学校秉持“建设校本课程、彰显教学特色”的初衷,坚持传承和创新理念,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从而推动艺术专业教育理论的推陈出新。基于此,在课程教学内容中,美术学院将专业理论知识和青铜文化艺术相结合,激发学生对青铜文化艺术的学习兴趣,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在教学活动统筹上,学校依托地域优势,把握博物馆的教育契机,建立“校馆合作”,实现协同育人。美术学院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建立合作机制,激发师生对青铜文化艺术的探索欲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理念革新上,学校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形成开放、高效的美育新格局,并先后引导相关企业共同参与美育教学改革,形成校内外、课内外一体的美育教学联合体系。同时,美术学院鼓励学生多渠道参与青铜文化创意事业,将所学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有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青铜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创新贡献力量,让学生成为青铜文化艺术的传承者与发扬者。
科研为根——将青铜文化艺术融入高校学术研究
青铜文化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美术学院从宝鸡市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出发,对青铜文化艺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学院教师先后承担了“商周青铜器艺术的文创开发路径研究”“宝鸡青铜器艺术的创新设计与运用研究”“宝鸡青铜器文创产品开发及其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等各级各类项目十余项,并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美术学院在长期开展青铜文化艺术研究的基础上,整合利用研究资源和科学规划教师科研队伍建设,同时积极有效吸纳社会资源和科研力量,先后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同时,美术学院为进一步帮助教师顺利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定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开展学术讲座,通过交流学习,开拓了与会教师们的学术视野,加深其对青铜文化艺术研究领域的认识,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有效实现了青铜文化艺术在高校的学术传承。
教研互促——实现教学和科研成果创新转化
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不是独立的个体,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学校秉持“以研立教、以教促研、教研相长”的育人理念,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其拓宽已知、探求未知的兴趣,从而有效实现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创新转化。
以青铜文化艺术创新探索教学为例,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依托教师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创作,设计了一系列以“青铜文创”为主题的作品,并多次荣获国家、省级奖项。其中,教师作品《青铜风尚》成功入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学生作品《BRONZE》在第十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陕西赛区一等奖,学生作品《国尊》获陕西赛区二等奖。以“青铜器艺术”为主题的文创系列设计作品在陕西省教育部门主办的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的好成绩。
基于教研相长的育人理念,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将青铜造型艺术元素用现代设计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大众感受到青铜造型艺术的魅力和青铜文化艺术的丰富内涵,并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审美意蕴,有效实现青铜文化艺术在高校育人环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