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06-07 15:25 来源: 路问教育 阅读量:16
5月11日晚8点,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华大新父母教育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党波涛为黄冈市教师和家长作了题为《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的直播课,将近20万人观看直播,点赞超过200万。下面是直播课内容整理。
每个孩子都是含苞待放的花蕾,能否尽情地绽放,关键看父母如何“施肥浇水”,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均无法开出美丽的花朵。所以,作为父母,不能仅仅只注意满足孩子吃饱穿暖等物质方面的需求,还要重视孩子的心理需求,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引导孩子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充满希望地奔向未来。
一、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孩子的身体是否健康,医学上有非常明确的诊断标准,细心的父母也能够根据孩子体温、饮食、睡眠等情况的改变,觉察到孩子的身体是否生病。但对于孩子心理上的异常,父母则未必深有体悟,即使有所察觉,也多会被忽视过去,一般不会想到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如何判断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不同的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同的标准,以下是得到大部分心理学家认可的几项指标,父母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衡量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
(一)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孩子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智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
(二)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自知之明,既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及各方面条件,又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和爱好,并据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增加成功的机会。
(三)正视现实。心理健康的孩子能和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身边的事物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能在生活和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四)善与人处。心理健康的孩子乐于与人交往,既对别人施予关怀的感情,也能接受别人的帮助,因而能和周围的多数人建立良好关系;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等)多于消极的态度(如嫉妒、怀疑、憎恶等)。
(五)情绪乐观。心理健康的孩子心胸开朗,情绪稳定、乐观,遇事常向光明处看,不往黑暗处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阳光心态。
(六)人格健全。人格亦称个性,是每个人所独有的心理特性或特有的行为模式。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征是: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坚韧的毅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自制力等。
(七)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每个人都有三个年龄层次,即实际年龄、心理年龄、生理年龄。不同年龄的孩子,他的一般心理特点与该年龄的心理特点基本符合,就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二、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以概括为两大类:
(一)生物性因素。先天遗传素质对人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例如,2002年,基因学家在实验中取得的大量证据证明:人体有特定的基因控制着焦虑和抑郁等情绪[1]。又如,由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唐氏综合征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另外,身体疾病、性器官的发育成熟等也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如出现易怒、忧郁、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
(二)社会环境因素。对儿童青少年来说,他们接触的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幼儿园及学校。家庭是孩子最先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也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环境。家庭结构的健全完整、家庭氛围的温馨和睦、父母宽容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状态等因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利于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相反,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一方或双方由于死亡、离婚等原因而造成的一方或双方不在的家庭)、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经常吵架、家庭暴力等)、父母溺爱或打骂孩子、父母自身不思进取或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困扰等,则会对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同样,幼儿园及学校的教育观念、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同学或同伴关系等因素也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作为父母,不仅要在家中以身作则,注意营造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和信任的氛围,给予孩子爱、关怀和富有尊严的灵魂,同时还要经常与幼儿园或学校的老师沟通,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的学习、生活及交往情况,帮助孩子拂去心灵的尘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孩子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3—15岁儿童少年中发生持久,且影响社会适应的心理卫生问题大约是5%—15%;在发展中国家,粗略估计也相差不多。一般来说,有心理卫生问题的男孩多于女孩,青春期多于童年期,大城市多于小城镇,小城镇多于农村。但从近年的调查结果看,农村儿童青少年有心理卫生问题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值得关注。
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学习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厌学、考试焦虑、学习方法不当等。
第二,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表现为孩子入幼儿园时的分离焦虑及学校恐惧和社交恐惧等。
第三,情绪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焦虑、抑郁、紧张、烦闷、悲观等。
第四,顽固性不良习惯方面的问题。包括多动、啃咬指甲、口吃、网瘾、吸烟等。
第五,性格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依赖、胆小、任性、冷漠、孤僻、嫉妒、偏激、狭隘、散漫、敌对等。
第六,品行方面的问题。涉及偷窃、说谎、破坏公物、结伙打架等。
第七,青春期的问题。青春期是生理和心理急剧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主要遇到的心理问题有过度自我关注、情绪波动大、人际关系冲突、性烦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