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05-08 09:57 来源: 路问教育 阅读量:6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他们生而平凡,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生动的时代凯歌。
紧急奔赴 无畏逆行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医科大学团委引领团员青年在疫情防控一线践行“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救死扶伤、生命至上”的红医精神,组织中国医科大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总队驰援武汉,并在前线成立青年抗疫突击队,组建3个援鄂抗疫临时团支部。
同一时刻,远在上海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急诊团支部的团员青年也紧急奔赴武汉最前线,在武昌方舱医院、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监护室连续作战57天,共诊治1000余名感染患者。
“我愿意第一个去!”在全国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ICU团支部书记臧学峰无畏逆行,成为第一批进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的医护工,扎根前线坚守40余天,创造性地将俯卧位通气技术用于非插管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中。
除奔赴救治一线的医护人员外,疫情期间还涌现了一群走在防疫“前列”的逆行者——疾控人。
疫情发生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团支部的团员青年奔赴各地,承担起流调和检验工作。有人通过解码RNA来锁定病毒;有人通过细致入微的流行病学调查追踪病毒的来源;有人则穿梭在大街小巷,为群众带去疾病防治知识。
紧跟疫情防控态势,海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团支部成立疫情防控突击队、疫苗保障青年队、健康宣教服务队、党团知识宣讲队,还开启了“高山巡回”卫生健康服务新模式。团支部成员身披白衣,脚穿胶鞋,背着沉重的医疗救治箱,在横街镇、龙观乡等地的泥泞山路上奔走,为身处高山地区、就医困难的群众提供全覆盖、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疫情防控任务重,大家都取消了休假。”回望3年多的“疫”线工作经历,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科员吴聪印象最深的便是在上海参加防疫工作的经历。
2022年3月31日深夜两点,正在检测当日全员核酸样本的吴聪接到电话,得知上海浦东正处于疫情攻坚战关键期,急需一支核酸检测队伍支援。吴聪丝毫没有犹豫,紧急收拾行李赶往上海,成为最早到浦东的核酸检测队员之一。
“慢点儿,不要把病毒保存液洒出来,不要急。”吴聪和队友投身于核酸检测工作中。从标本接收、分配,到加样、提取、点样,再到扩增、复核,同样的动作每天要重复上千次,且容不得一点差错。
在中科润达实验室里,吴聪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汗水浸透了衣衫,嘴里呼出的热气模糊了眼镜、面屏。正是在这种艰苦条件下,吴聪和队友用8台核酸提取仪、25台PCR扩增仪试剂,实现日均2.5万管检测零差错。4月,当浦东疫情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吴聪又马不停蹄地奔赴闵行火眼实验室,开启新一轮的核酸检测工作。
“马不停蹄”是大多数逆行“疫”线医护工。
“队伍人员齐整,到达即可投入工作!”2022年8月28日深夜,四川省自贡市中医医院应急支援队刚刚完成17天支援海南核酸检测任务,返回自贡集中隔离不到24小时,听闻四川省成都市急需支援,队长樊丽英拨通了医院领导的电话主动请缨。
从星夜兼程驰援海南,到连续奋战守卫成都,这支平均年龄32.9岁的青年应急支援队,连续作战34天,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设备不能离人,要随时观察煎药情况,确保出药质量!”2022年年底,在疫病预防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中药“大锅汤”订单增加。四川省自贡市中医医院团委组织100余名团员青年,组建中药志愿服务队,投入到中药“大锅汤”、防冠方剂、香囊等制作、分装、打包、转运等工作中,累计推广方剂30余万剂,服务群众70余万人次。
勠力同心 筑牢堡垒
疫情防控期间,基层社区、农村一线是第一道也是最关键的防线。
在先后组织6批200余名青年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吉林、西藏等地新冠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后,2022年11月12日0点,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团委又集结了60余名团员青年组建了一支核酸采样青年突击队,承担起周边近10个社区居民的核酸采样工作,采样数超10万人次。
10天后,该中心团委又组织5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悦来方舱和4个医疗队的抗疫物资(药品)保障工作。收集物资需求、在物资系统下单、线下备货、保障物资(药品)及时发放到位……近1个月内,志愿者们24小时待命,累计输送物资下单量近3000单。
“我们多采一个,排队等候的人就少了一个。”河北省邢台市第五医院护士赵伟是一名95后,在完成新冠确诊定点医院的支援工作后,她便投入到社区核酸采样的工作中,“因不停地回答前来采样人员的咨询与提问,嗓子时常干到‘冒烟’”。
同为95后的马小刚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第一届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长期奉献于志愿服务一线的他,在疫情暴发初期,参与到团隆德县委发起的“凝聚青春正能量·众志成城抗疫情”志愿服务活动中。
“那场雪下得格外厚实,从大庄村到县城,22.5公里的路,我徒步走了4个多小时,手脚冻得通红。”马小刚回忆道,因社区防疫人力紧缺,他到了县城后没来得及吃口热饭就投入到志愿服务中,“服务的8个社区路程相隔好几公里,坐车不便就只能徒步”。
跋涉在救死扶伤的坎坷路,奉献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服务在社会各界的方寸间……在疫情吃紧时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团委选派10余名团员医务人员加入地区医疗救治分队,前往各社区为常见病、慢性病和轻症患者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孕期咨询、送药服务和心理疏导等医疗服务。
“我年轻,能顶住!”在全市大筛查期间,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街道团工委的青年也承担起了社区秩序维护、物资保供、大数据核查、流调溯源等重点工作。他们化身通知居民的“小喇叭”、维护秩序的“安全员”、协助扫码的“人工智能”、点位保障的“服务员”……他们勠力同心,共同筑牢社区一线战斗堡垒。
病房内外,皆是救治。湖北省武汉血液中心第一团支部有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青年队伍,他们身负采集新冠康复者血浆的重任,建立起了全国新冠康复者血浆库,被献血者们亲切地称作武汉血脉守护者。
“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我们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延续武汉血脉。”2022年12月7日,武汉感染人群持续扩大,又恰逢传统采血淡季,采血量降至历史冰点。
指导征询、登记、初筛、采血、发放纪念品、核对装箱、医疗废物装封……为宣传引导更多居民参与献血,这群年轻人继续2020年首创的“社区拼团”献血模式,将献血车开进社区,从“一对一”接送到社区爱心接龙,逐渐打磨出无偿献血的“武汉样板”,创下了春节前库存的历史高位——355万毫升。
坚守“疫”线 倾力守护
“现在大约80%以上的急诊患者都是老人,伴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慢性病等基础疾病……”去年3月,上海疫情吃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急诊科团支部全部团员青年闭环62天坚守抗疫防线,竭尽全力护住“家门”。90后急诊科医生乔允在“阳康”后第一时间返岗战“疫”。闪烁着蓝色顶灯的120急救车,一辆接一辆到来,乔允一边接电话一边奔跑于急诊大厅、抢救室,急诊病房、ICU之间,“那是我执业以来‘最艰难的时刻’”。
今年26岁的李珂也有着相似的感受。2019年,她进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卫生院从事护理工作,那时的她还是护理“新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她曾多次参与隔离点、方舱医院、转运等疫情防控工作,在“疫”线逐渐成长为一名护理“尖兵”。
今年年初,扩散的病毒使得社会面感染人数激增,李珂被调配到120急救车工作,每日上百单的急救信息使得每一名急救人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在接送一名肺部疾病患者时,因情况紧急,李珂在急速奔驰的救护车上,对患者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心脏复苏急救。到达医院后,她双手不断颤抖,腰疼痛难忍。
“我是民航人,更是一名共青团员,我愿意加入国际保障专班。”在机场、海关一线,西部机场集团航空地勤(西安)有限公司团委组织50余名团员加入各类保障专班队伍,开展入境人员信息核录、车辆转运、安置交接等工作,高效有序做好航班保障工作。
在北京,面对冬奥会保障的防疫压力,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团支部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成立了冬奥会保障青年突击队。2022年年初,10名团员主动请缨,进入闭环内多家冬奥酒店,负责消毒技术指导、核酸检测安排、健康监测开展、传染病知识培训等疫情防控工作,直至冬残奥会结束。他们直面病毒,认真做好各项冬奥会保障和志愿服务工作,以细心和专业赢得了多国联络者的肯定。
如今,最艰难的日日夜夜我们挺过来了,胜利曙光已然到来,亿万中华儿女的青春战“疫”历程将永久镌刻在历史的长河里,他们不求四方赞歌,惟愿家国平安,拂去疫情阴霾,迎得春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