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2-04-11 09:34 来源: 路问教育 阅读量:18
近日,《山东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出台,控制二氧化碳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成关键词。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吴泓洋对此分别解释。
吴泓洋介绍,碳汇包括森林碳汇和海洋碳汇,森林碳汇称“绿碳”,海洋碳汇称“蓝碳”,是将海洋作为一个特定载体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化的过程和机制。海洋作为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固碳效果十分显著。
山东是海洋大省,拥有滨海盐沼、海草床、藻类贝类养殖等丰富的蓝碳资源,在发展海洋碳汇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目前,已系统开展海洋碳储量调查评估及其方法学等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
面对应对气候变化新形势新任务,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将从五方面加快推动海洋碳汇建设:
实施滨海湿地固碳增汇行动,开展典型滨海湿地蓝碳本底调查工作,推进盐沼生态系统修复,增加海草床面积、海草覆盖度,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探索以近海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为重点的现代化海洋渔业发展新模式,高水平建设海洋牧场示范区。
开展滨海湿地、海洋微生物、海水养殖等典型生态系统碳汇储量监测评估和固碳潜力分析,探索建立蓝碳数据库。
加强海洋碳汇院士工作站、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黄渤海蓝碳监测和评估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开展海洋碳汇技术研究,积极探索开发海洋碳汇方法学,鼓励相关自愿减排项目开发。
积极探索区域碳普惠机制,支持威海市探索建设蓝碳交易平台,推动海洋碳汇由资源转化成资产。
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除二氧化碳之外,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等也属于温室气体,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同样会产生强大的温室效应;山东在对二氧化碳实施碳强度约束性指标基础上,对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也毫不放松:
控制能源活动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严格执行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标准,加强煤层气、油气系统甲烷控制技术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提高利用效率和监测水平。“十四五”期间将在枣庄市开展煤田甲烷气体综合利用试点。
控制工业生产过程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原料替代、过程消减和末端治理等手段,减少工业生产过程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例如,积极推广温室效应较低的新型氢氟碳化物制冷剂,加强硝酸、己二酸生产工艺的尾气收集和处理等。
控制农业活动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选育绿色优质品种,优化耕作环节,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有效控制农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配套的大中型沼气工程等措施,控制畜禽温室气体排放。
控制废弃物处理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垃圾焚烧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比例,加强造纸、化工、食品等行业的污水处理以及垃圾填埋场甲烷的控制和回收利用。加强含氟气体产品处置过程中的排放控制、回收利用以及销毁处置。
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政策和路径研究。在济南、青岛、烟台、潍坊等低碳发展基础较好的城市率先开展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政策和路径研究。逐步摸清重点领域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底数,探索建立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控制目标、减排潜力测算方法以及统计核算监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