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教育资讯 发布时间:2023-03-08 10:55 来源: 路问教育 阅读量:12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刘国梁建议,对学龄前儿童运动类课程和课外运动培训内容出台指导性意见,提升体育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权重,让每个孩子接触并熟悉2至3个运动项目,帮助孩子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逐步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刘国梁委员提出的上述建议,近年来在国家层面有所部署。2020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2021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但就学校体育的实际看,不少学校仍采取传统模式进行体育教学。教育部测算数据显示,仅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按照体育学科占总课程比例11%和体育教师每周课时15节计算,体育教师就缺编约12万人左右,尤其是乡村小学、初中和教学点,体育教师缺编问题较为突出。由于体育师资不足,有的中小学校根本没有开齐开足体育课,更别提由体育教师、教练员指导学生进行专项运动训练了。
前不久,国家体育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可根据工作实际,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学校提供体育教育教学服务,缓解体育师资不足问题。
要让学生接触多个运动项目,掌握运动技能,还需要改革体育教学方式,通过组建运动队、俱乐部等方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或多个运动队,成为运动队的队员,在运动队中进行训练、比赛。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又能让其掌握专项运动技能。体育课本应该是学生最喜欢的课之一,但不少学生却“讨厌”上体育课,原因是一上体育课,就是训练跑跳,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为促进学校、学生重视体育,我国各地都把体育纳入中考,并提高中考体育分值,但这也容易导致体育应试化的问题。不少学校体育教学就围绕中考测试项目展开,考什么就练什么。对此,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建议,应对体育评价改革作出更加明确细致部署,弱化选拔功能,注重对学生运动习惯和运动技能的培养。
采取运动队或俱乐部方式,开展体育教学,是有助于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习惯和技能的体育教学创新。推进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打破班级、年级限制,跨班级、跨年级组建运动队或俱乐部,进行体育“走队教学”。每名学生都有“学生”和运动队“队员”的双重身份,可深度推进体教融合,既带动学生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又可通过运动队培养体育拔尖苗子。
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要求改革对体育教学的评价,要重视对学生上体育课,参加运动队、俱乐部的训练及比赛情况的过程性评价,促进学校和学生真正重视体育,提升学生的体质和专项运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