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教育资讯 发布时间:2023-02-23 10:17 来源: 路问教育 阅读量:12
日前,安徽合肥师范学院一位副教授在中学作主题演讲时,谈到学生为什么而学习的话题,说出“上学就是为了钱”“考大学可以出国”“改善基因”等内容,引起师生不满。一名学生上台抢走话筒,喊出“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此事在网上曝光后受到多方关注,也引发一些争议。副教授的不当言论为何能进入中学课堂?学校思政教育应该怎样做?学生抢话筒的方式是否妥当?种种争论,不一而足。虽然事情本身还存在一些争议,但应该看到,“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这位学生的这种声音十分可贵。
“心中有理想,眼中有光芒”,有人这样评价喊话的学生。漫漫人生路上,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时期也最当立大志。“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这位青年的理想何其熟悉?让人想起周恩来总理当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那个内外交困、战火频仍的年代,那一代青年怀抱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终生的使命感,立下了这样宏大的志向,通过不懈奋斗建立起了新中国。今天,中国的青年虽然不用经历战火,但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还有许多难题等待破解,青年肩负的使命任务并不比实现“中华之崛起”来得容易。这一代青年仍需树立大志,理想主义、社会责任、家国情怀,这些内容在今天并不过时。
当然,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对“为什么读书”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理解,“为民族复兴”是一种,为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也是一种。一个健康的社会,也应该能够包容不同观点。但无论怎样,有些价值必须坚守,有些底线是不容突破的。将上学读书的追求完全异化为“就是为了钱”“为了出国”,这种说法中体现出的极端的功利主义和绝对的精致主义,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在课堂上把这些价值观传递给学生,更是误人子弟。
冒着酷暑辛勤耕作的农民,奔忙在城市大街小巷间的快递员和外卖小哥,如候鸟般在南繁基地工作的普通育种工人……一个分工合作有序的社会需要不同的职业,也需要不同的理想。“做科学家”“开小卖部”是其中一部分,为民族复兴而读书也是其中一种。“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不仅和追求个人温饱、家庭幸福不矛盾,还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从宏观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来就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过上富裕富足的好日子。从微观看,我们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选择怎样的人生,在通过个人努力奋斗争取更好的经济收入、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优渥生活的同时,也是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也有人说,这位学生的话是因为“没有遭受过社会的毒打”“等到自己养家糊口时就知道对错了”。确实,青年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一些现实的困难和挑战,社会转型期间,很多青年人也面临着生活压力过大、“996”、向上发展的机会狭窄等问题,磨灭了曾经的理想和激情。这需要进一步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更好地为青年人的发展创造条件,尽可能呵护好他们的理想,让其开花结果,而不必拿出成年人的阅历去指正,毕竟青年人最可贵的不正是这种不为经验所束缚的锐气,不为世故所侵染的热情吗!古往今来,多少人用他们的切身经历告诉我们,有些人即使经过“毒打”,也能够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依然坚持理想、实现理想。
其实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人虽然没有在台上喊出这样的话,却一直在生活中默默践行理想。“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训之所以动人,不只是因为有深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坚定,还因为校长张桂梅“让贫困山区的女孩上最好的大学”的理想。聚光灯之外,还有许多青年放弃了城市高薪的工作,回到乡村里耕种劳作,他们自然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激情和理想,为了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但谁又能说这不是在为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前几年很火的这首歌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旋律动听,更在于青春和理想的动人。愿我们都能踏遍青山,归来仍是少年。( 李竟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