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教育资讯 发布时间:2023-02-17 10:33 来源: 路问教育 阅读量:16
常州市博爱小学近日发出通知,宣布为保障学生充分的休息时间,春季学期学校将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与时间,启用“9点熔断机制”,即超过晚上9点,采取无条件停止作业的措施,未完成作业的第二天也不用补做。
据了解,近年来,多地学校都在尝试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就目前各地中小学生的作业情况而言,“9点熔断机制”也算是一项能为学生和家长减轻负担的积极措施。但是,对照教育部有关要求,我们会发现,“熔断机制”其实有一些折中的成分在里面。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倘若这些原则能得到充分落实,又何必有“9点熔断”这一说呢?
从去年开始,各地中小学都开展了“课后服务”或“延时服务”,大多都是下午6点左右放学,除去路上和吃饭时间,到9点也还有足够的时间写作业。何况有些学校“课后服务”并没有完全安排学生参与课外兴趣活动,也留有不少时间让学生写作业。学生全天在校时间充足,理论上完成作业绰绰有余。既然如此,“熔断机制”的存在,恐怕反映出了某些其他问题。
提出作业“9点熔断机制”的学校表示,这是为了让老师们提高课堂效率,让问题在课内解决。如果学生作业仍然可能要写到9点,而且并非个别现象,只能说明作业还是有点多了。这显然不符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也违背了教育部提出的“双减”精神。
作业“熔断”与否,主要取决于家长,家长若是担心孩子学习落后而不同意“熔断”,学生与家长就容易产生冲突。在我看来,所谓作业“9点熔断机制”,给课业“减负”的作用其实有限。9点休息基本是小学生10个小时睡眠的起点,实在不能再晚了,如果作业多到需要“熔断”,学校恐怕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针。更何况,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真的能睡踏实吗?这又会不会影响学生之后的课堂学习?
沉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了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挤占了学生太多的时间,很多学生课外几乎完全没有自主时间,到户外放眼远望简直是奢望,甚至让自己的大脑自由幻想本身也成了梦想。这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也不是未成年人理想的成长方式。
减负的关键,是真正遵循教育的科学规律,消除机械重复的无效作业,让学生作业更有针对性,而不会成为无差别的负担。学校也要建立科学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进一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创新学习和生活空间,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使他们的身体和心灵得到舒展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