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教育资讯 发布时间:2023-01-29 10:36 来源: 路问教育 阅读量:18
年广州市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针对科技创新教育(以下简称“科创教育”)在中小学重视不够的问题,建议把科创赛事成绩纳入中小学评价体系。,科创教育在中小学有专门的课程,不少学校也有专门的科创老师,但对于是否有必要将科创赛事成绩纳入学生评价体系,老师和学生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现状:
1. 有课程有教材还有各项活动比赛
近年来,广州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管理办法》《广州市教育科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为中小学校科技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政策支持。
2019年5月,广州市成功入选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人工智能教育、AI+智慧教学成为广州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的重要工程。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编写的《人工智能》中小学教材,作为全国首套经省级教材审定部门审定通过的中小学人工智能地方教材,已在147所学校开展试点,并于2021学年纳入全市免费教材目录,开展普及推广。
广州市第七中学是试点校之一,据学校信息技术科科长刘伟光老师介绍,学校初中部自2021年开设“人工智能”课以来,学生们对这门课特别感兴趣:“我们初中每个年级每周一节人工智能课,由于这门课程动手实践和制作模型的机会比较多,而且不参与期末考试,学生们对这门课的热情高涨。”
据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科学科组长张洁莹介绍,学校五、六年级除了开设“人工智能”课之外,一直以来学校都有科创类校本课程:“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在科学课程中渗透科技教育,让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开展课外实践和探索,引导和鼓励他们深入研究课程学习中的问题或提出新问题,指导他们开展课外研究或小创作,组织他们参加各项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培正小学四年级学生小雅每周都特别盼望上科技课,她从小就很喜欢玩乐高积木,根据自己的想象,拼搭出各种她喜欢的动物、植物、日常生活用品等,然后搭建属于她的乐园。她说:“我们的科技课上,老师会教我们如何制作各种模型,如航空、航海、车辆及建筑模型等,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新创作。在这过程中,我感到非常快乐。”
张洁莹发现,尽管学校开设了科技课,课后有科技类的社团,每学期还有科技节,但这些仍然满足不了学生们对科创的热情:“很多学生周末会自行到少年宫、科普基地、校外培训机构等去参加各种科创活动。”张洁莹认为,小学生学习压力不大,学生在科创方面可以花更多时间去钻研。
2. 科创类竞赛成绩不与升学挂钩
去年5月,一则“广州初二女生发明水果分拣机器人”的视频广泛传播,引发热议。消息视频中,一台百香果分拣机器人通过运作,自动识别出光滑果皮以及皱果皮的百香果。该百香果分拣机器人的制,是来自广东华侨中学初二(3)班的刘幸怡。她凭借该机器人获得第21届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创意项目一等奖第一名。
在广州的中小学,科创教育由来已久,一直以来,科创教育的成果主要通过学生参加各类科创大赛来体现。“学生参加各类科创比赛,以自愿为原则,他们更多是凭着自己的兴趣,把自己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付出实践。”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附”)奥校工作处主任桂鹏表示,到了高中,国家课程会开设通用技术课,该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强调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的课程。
除了通用技术课外,华附高中每一位学生都要修够一定的研究性学习的学分才能毕业。桂鹏说:“我们鼓励学生做一些科技方面的研究,既可以是人文性的,也可以是理科类的。比如高一寒假会有专门的研究性课题寒假作业;学生在高二学农期间也要求写调查研究报告。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创大赛,如教育部拟定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白名单里的竞赛,有不少自然科学素养类的,我们都鼓励学生去参加。”
近年来,科创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教育部门也鼓励学校开展各种科技进校园活动,每年也举办大量科普进校园活动及科普基地和高新企业研学活动。有的学校还定时邀请院士、专家学者进校园。为了激发学生的科创兴趣,教育部门和社会机构也会持续举办专项比赛和训练营活动,如举办航空模型、机器人、信息学竞赛等科创比赛。广州市教育局每年举办中学生“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开展学校科技教育成果交流展示活动,支持中小学校积极开展STEM、创客教育实验,为培养工程技术领域“能工巧匠”打下扎实基础。
在桂鹏看来,科创大赛与升学已基本脱钩,但学生参加科创比赛的热情依旧不减:“很多时候学生是基于对某个领域的兴趣去研究。中小学生参加科创竞赛的作品很难说要达到多高的科技含量,他们参加比赛更多是培养科学素养,在兴趣的驱使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进行科技的尝试性研究,最后出成绩反而是次要的,过程才是关键。”
热议:
科创成绩要不要纳入评价体系?
,尽管大家都认为科创教育很重要,但是对于是否要纳入学生的评价体系,大多数人持反对意见。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长,他们对科技很喜欢有热情,其实已经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一旦与考试挂钩,有可能会为获得高分而应试,这样会让那些兴趣不足的学生更加厌倦,而原本有兴趣的学生可能也会因为考试这样的硬性要求慢慢把兴趣给磨灭。”张洁莹认为,科创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性思维,“孩子们参加各种科创比赛,他们的作品特别富有想象力和创新性,我们要保护他们的这种天性和热情,让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参与就好了,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刘伟光也认为,科技教育也如体育和美育一样,不管怎样重视都不为过。“但是不建议把孩子的科创成绩纳入评价体系,一是会给学生增加负担,二是一旦要考试了,各种功利主义就来了,可能会与科创教育的初衷相背离。”刘伟光希望在对学校的评价中,可以把科技教育成果作为一个考核指标,“这样可以让教育部门和学校更加重视科创教育的硬件和软件投入,因为科技日新月异,科技老师也需要不断学习,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专业的培训,这样才能让科创教育与时俱进。”
建议:
科创教育不能带着功利心
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指出:“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把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老师们一致认为,科学素养的培养要越早越好。“我们发现,从初中甚至更小年龄开始科技教育培养的孩子灵性特别足,在创新方面后劲特别足。”刘伟光表示,小孩子经过严格训练的时间短,发散性思维会更好,能够有更多的闯劲,“如果到大学再进行这方面的培养,确实太迟了。而且很多学生因为从小对某个科技领域很感兴趣,在大学的专业选择上他已经有了主动权,认定了某个专业,在大学再进行更加细分的研究。”
桂鹏强调,科技教育一定不能带着功利心:“我们一定要明确,科技教育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第一培养了兴趣,第二培养了科学的思维和思考方式,第三掌握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这些对孩子今后从事任何工作都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