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教育资讯 发布时间:2023-01-10 10:53 来源: 路问教育 阅读量:15
各地寒假陆续开始,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做好寒假校外培训治理工作。通知强调各地要严肃查处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持续强化非学科类培训监管,要求利用春节这一传统佳节,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文化传承活动,加强亲子互动交流,让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以往寒假常常被看作是学生在学业上“弯道超车”的好时机,不少孩子为了实现所谓的“超车”,在寒假中参加各类培训。今年适逢“双减”后的第二个寒假,校外学科培训机构被大力压减,非学科类培训被严格监管,中小学校也减少了分学科作业,更多地通过活动类、项目式作业,让孩子融入家庭、参与社会、发展自我,这客观上为寒假回归儿童属性提供了有利契机。要抓住契机,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笔者认为还需要积极宣传、多方协同,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要保护天性。玩耍是儿童的第一天性,也是儿童发展的最朴实路径,寒假作为一个法定假期,最基本的含义就是能够让孩子放松一下。所以学校教师和家长在协助儿童制定寒假计划时,要为其留出充足的玩耍时间,鼓励孩子尝试和探索安全、有趣、有挑战的玩耍形式。
要调整心理。今年的寒假与以往不同,前不久因为疫情,各地各校纷纷转为线上学习,很多孩子在线上模式下完成了数周的上课和测试。线上授课模式难以实现实时互动、有效沟通和情感交流,孩子的很多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不易掌握。独自面对屏幕,缺乏同学的陪伴,又容易导致学习的孤独感和兴趣的下降。在此情况下,正好可以利用寒假,家长带领或者同学结伴利用校外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基地等场所,参与项目,舒缓情绪、调整心情。
要积极锻炼。要利用寒假比较充裕的时间,鼓励引导孩子积极锻炼,努力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锻炼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让孩子打扫卫生、整理内务、尝试烹饪、照料宠物等。学校在寒假作业中可以适当布置一些适合在室内进行的体育锻炼项目,也鼓励布置一些需要亲子协同的项目,在体育锻炼配合中增进亲情。如果有条件,可以适当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比如跑步、打篮球、踢足球、滑雪等。
要查漏补缺。忙碌的一学期结束后,孩子在学业上有哪些遗漏或者问题,可以趁着寒假进行适当弥补。孩子的学业问题教师比家长更清楚,学校要安排教师跟家长建立沟通渠道,告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合的建议,要理解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期待,也要积极引导家长理性对待孩子的学业问题,协助其制定适当的改进措施,防止家长盲目给孩子报学科培训班。
要培养习惯。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特征,良好习惯的养成会让孩子一生受益。从繁忙的学习状态进入相对轻松的寒假之中,如果没有适时引导,孩子很容易放纵自我。首先,要跟孩子一起规划寒假作息并坚持规律作息;其次,要尽量安排亲子阅读,在阅读陪伴中建立和强化孩子的阅读习惯;再其次,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假期学习习惯,帮助孩子把握好整个寒假完成作业的节奏,合理分配时间。
要涵养特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潜能,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平时在学校里可能因为学习任务比较重,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但在寒假里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去发现、涵养和培养自己的爱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利用寒假,去探索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涵养特长不是拔苗助长,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多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和兴趣爱好,不盲目跟风参加各类社会培训,更不能越俎代庖指定特长,逼迫孩子进行所谓的拔高。
寒假每年都有,但今年有所不同,从立意上看,寒假是孩子的,把握好了以上六个关键要素,寒假才会丰富多彩,才会彰显儿童属性,才会成为孩子们的“游乐园”“避风港”和“加油站”。
(,系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2023年01月10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