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教育资讯 发布时间:2022-10-14 10:11 来源: 路问教育 阅读量:23
近日,一名研究生毕业后从事送外卖工作的新闻,引发大众关注。据报道,这名硕士毕业生曾从专科生一路“逆袭”读研,却在毕业三年后选择在重庆江北区从事送外卖工作。事实上,高学历人才送外卖、送快递、开网约车等现象并不稀奇,也绝非个案。
早在2020年某外卖平台发布的骑手就业报告就显示,截至当年上半年,近300万骑手中,有6万名研究生以及17万名本科生。有人为他们的勇敢选择点赞;也有不少人认为,作为名校毕业的高学历人才理应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送外卖实属浪费人才。
“高成低就”的求职选择再次引起人们对读书是否有用、知识能否改变命运、大材可否小用的争议。究其本质,是关于教育价值之应然状态与教育功能之实然现状间的差距问题。研究生毕业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似乎是一种实现教育价值最为合理的方式。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个体发展差异化增强,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选择已经成为学生在短期内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较高经济回报的一种工具理性行为。
对研究生送外卖等“快就业”现象不能一概而论,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是一时迫于生计的不得已之举,是为了短期内实现经济收益,以解生活拮据的燃眉之急,而非其终身选择。如浙大某博士生送外卖是因为经济压力,而且时间自由,能兼顾学业。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为了体验生活、积累社会经验。某一线城市外卖站长曾坦言,很多站点都会迎来一批在读学生,他们更多将送外卖看作接触社会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还有一些人是因为个人喜好,将其视为高压力生活状态下的一个突破口,既可以获得经济价值,又可以收获情绪价值,故而乐在其中。无论何种原因,研究生送外卖是基于个人实际情况的理性选择,且劳动不分贵贱,不应贸然苛责、求全责备。值得关注的是,研究生选择这种“快就业”方式实际上反映着当前年轻人职业选择观念的变化。
一是求职的心态更为现实与理性。高学历人才能够从事与所学专业高匹配度的工作,实现学有所用的目标,自然是理想状态。但囿于各种现实原因,如求职不畅,或是专业冷门与就业形势严峻,很多高学历人才难以直接实现从校门到理想职场的转变。这时放弃不确定的职场空窗期,主动选择“快就业”自食其力作为自己职业的开端和过渡,而非在找不到合适工作后就一股脑扎入“考公”浪潮或在家中“躺平”啃老,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也有一些人选择送外卖是厌倦了从事朝九晚五的坐班工作,难以应对枯燥工作带来的压力,将送外卖视作一种生活调剂的选项,这也是理性的体现。
二是求职视野更为开放。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绝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就业取向。送外卖作为体力劳动的代表,需要经历风吹日晒、满足商家用户的需求,过去普遍被视为低学历群体为生计所迫的不得已之举,受到高学历群体的天然排斥。实际上,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不应为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就业者划出鸿沟。此外,一线城市外卖工作收入相对可观,门槛较低且工作时间灵活,更有助于年轻人作为跳板寻找更好机会。高校毕业生将送外卖列入短期职业选择的范围,表明年轻人不再眼高手低、将工作分为三六九等,求职视野与眼界更为打开。
三是不再将学历视为一种束缚。一些网民认为接受高等教育就应该从事体面的工作,此前北大法学硕士毕业生卖米粉曾引发浪费学历的争议。在某种程度上,这其实是一种对高学历群体的观念“绑架”。学校教育的目的并非为特定行业或工作岗位培养螺丝钉,而是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发展,提高个人眼界与价值,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每个人的家庭情况、个人兴趣爱好千差万别,职业选择理应百花齐放。事实证明,无论何种职业选择,学历带来的绝非束缚而是助力。此前便有某高校博士将所学数学知识融入工作,分析外卖接送单算法的报道,这也是另一种学以致用。
无论是送外卖还是从事更加高精尖的工作,都应当得到尊重;无论何种学历的毕业生,只要勇敢地在职业抉择中作出理性选择都值得鼓励。人生需要历练,所经历的工作实践都将为漫漫人生积累经验与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