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教育资讯 发布时间:2022-09-01 10:50 来源: 路问教育 阅读量:36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近期市面上一些儿童手表因内置多种娱乐功能,遭家长吐槽。很多消费者发现,原本以保障孩子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为口号的儿童手表,在多轮迭代后功能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其越来越像智能手机,引起家长担忧。
给儿童佩戴智能手表,出发点是为了确保孩子人身安全,随时了解他们的行踪,进行紧急通信联络。但一些商家求利心切,不断在产品功能上做加法。除了实时定位、电话通信外,不少产品还具备社交聊天、网络游戏、拍照搜题等额外功能。这无疑是在诱导孩子做学习以外的事情,并容易让他们对儿童手表产生使用依赖。
诚然,鉴于儿童产品的特殊之处,每款儿童手表的背后都站着两个消费群体——家长和孩子,他们的需求截然不同。对购买产品的家长群体来说,定位、通话是他们最核心的诉求。而对实际使用者孩子而言,他们渴望的是和大人一样的“电子产品自由”。显然,这两者有时是矛盾的。
如今为了留住存量用户、扩大市场份额,一些儿童手表企业无视家长感受和对儿童的影响,盲目升级迭代,逐渐背离“保障儿童生命安全”的初衷。应该看到,儿童手表的目标受众是广大儿童,决定了它与一般电子产品有着显著区别,其功能设置不该摆脱以儿童为本的理念,拿儿童权益换收益。而从发展角度来看,产品会消亡,品牌才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不顾后果的一意孤行很可能行将不远乃至被反噬。
电子产品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尽管该问题涉及企业决策、政府监管、家长监护等多方主体的责任,是一个协商共治事务,但企业在产品设计上建立防火墙,进行必要的功能过滤,恐怕应是儿童权益保护的先手棋。换位思考,没有家长乐见自己的孩子沉湎其中。家长的顾虑在左,孩子的渴望在右,如何尊重家长的购买需求和使用焦虑,正视孩子的生理特征与成长规律,在高光时刻“急流勇退”、合理取舍,回归到帮助儿童健康成长上来,考验企业的担当和智慧。这是企业长远发展应遵守的基本底线和要求。
据相关统计,智能儿童手表的市场普及率已超过三成。即每10个孩子中就有3个佩戴儿童手表。遏制儿童手表摇身变为智能手机,仅依靠商家在产品开发和商业获利上的自觉克制还远远不够,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安全监管也要多管齐下,监督企业遵纪守法,践行社会责任,下架“少儿不宜”功能,筑牢安全防线,以免荼毒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了“网络防沉迷”,相关条款适用于儿童手表;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对于电子产品的规定也涵盖儿童手表,儿童手表不应该也不可能超脱于相关规定。
面对目前儿童手表功能层出不穷和该领域监管有一定盲区的现实,有关方面应从保护孩子身心健康角度出发,尽快完善产品标准,规范产品功能。同时,应驰而不息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儿童类APP黑白名单,避免留下“隐秘的角落”,对违规行为应依法从严处置,形成有力震慑。如此,有利于让儿童手表市场合规有序地发展,为孩子营造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