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教育资讯 发布时间:2022-09-01 09:48 来源: 路问教育 阅读量:11
新生入学第一年,亦是毕业生最后一年。面对大学崭新的环境,新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不要陷于过去,也不要害怕未来和陌生,快速调整好心理状态,为大学生涯做好充分准备。毕业生亦须拥有三达德,勇敢面对就业挑战,把就业当作一场重要的人生历练,从中收获坚实的成长。——编者
从人才发展和成功的常规来看,人只有适应了环境才会实现发展。大学生应从独立性、自尊性、友谊性、责任性等四方面调整心理状态,真正成为大学生活的主人,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对大学生而言,能进入理想的大学并学习自己喜欢的或有专长的专业一定是最令人满意的,但由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总有一些学生的选择不那么中意,于是新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进入学校。
一个被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态度决定高度;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精彩。“态度”,在这里强调的是心理取向、心理趋向,表明心理会决定行为,即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等条件下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其实,兴趣的作用亦然。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是兴趣本身是老师,而是兴趣引导个人做感兴趣的事情,不仅增加了学习量、练习量,而且在从事该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了“快乐因子”,特别有助于记忆。“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精彩”,强调的是心理的透视效应、想象作用,心大了,看到的、听到的都会不同。所谓美在发现,也是同理。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就此而言,强调心理的不同作用没有错,若理解不准或误用,则不一定产生积极效应。
所以,进校前后的不同心理,会导致学生不同的态度与情绪。进入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有人满意、知足和感恩,不会因为地理位置等其他不利因素而烦恼、郁闷,专心做该做之事。不同的心态决定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情绪导致不同的行为。这些年来大学里之所以出现“空心”者、“躺平”人,或有人患上心理疾病,无不与学生成长的过程有关。在只追求学习成绩,只考虑升学就业的教育下,如果一个人心理素质不够强,当环境或外界要求发生变化时,便很难适应。从人才发展和成功的常规来看,人只有适应了环境才会实现发展。
那么,对大学新生而言,怎样学会适应,具备怎样的“新”心理,才能顺利完成学业并成长为健康幸福的国之栋梁呢?
一是独立性。如果说经济上不得不依赖家庭或其他,那么学习和生活一定要做到独立。大学自由支配时间多、学习资源丰厚,不善于主动学习者,无法成为真人才。
二是自尊性。心理学界对自尊的界定不同于一般认识。一般人说到自尊时,容易认为是“有面子”,强调他人如何看自己;或“爱面子”,强调个人如何看自己,甚至完全以取悦别人为目的。
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是个体对于自己作出的自我评价,表现为对自己在“正向—负向”维度上的态度,也代表了个体对自己整体状况的满意水平。其心理实质是,个人按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自己进行价值评判后获得的自我价值感,认为自己有价值、重要,因而接纳和喜欢自己。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由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这种正向情感体验,意味着自己尊重自己,不愿让别人看不起、歧视和侮辱自己。自尊有强弱之分,过强成为虚荣心,过弱则变成自卑,这两种极端对个体的发展均有不利影响。这里的“过强”是指“太好面子”,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
其实,真正的自尊,不是别人怎么看自己,不是因为曾经高分,或进入名校就永远拥有自尊的光环,低分者也不要因为考分和现在的学校而“自惭形秽”。至于有人还用家庭、身高、长相或着装作为评判自尊的标准,这是与大学生年龄、身份、成熟度不符的。
三是友谊性。爱孩子,本来是崇高的情感,值得继承发扬光大。但似乎不少家长并未意识到,爱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家长常常以爱的名义溺爱、娇宠孩子,或是“鸟笼”了孩子,以至于不少学生进入高校后连基本的生活问题都处理不好,更不要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前途设计了。入学后,学生要学会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尽量与家人“断乳”,与原来的发小和同学“断交”,这不是“忘恩负义”,不是真正断交,而是强调要用新的友谊支撑新阶段的生活。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强调,成年早期(20—40岁),人的重要发展任务是心理上独立于父母,发展与伴侣保持亲密关系的能力,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适应伦理和精神上的价值观。美国发展心理学家费尔德曼也强调,亲密关系的建立和形成是个体在成年早期主要考虑的事项。个体的幸福感部分源于亲密关系,即便有些人对建立长期的亲密关系不感兴趣,但在一定程度上,他们通常也关注和他人建立联系。
新关系的产生,不仅影响当下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且对于未来发展,尤其是工作后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特别是在自我规划方面,新生要多听专家的意见,多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多向优秀的学生看齐。大学生一定要形成重大问题的自我决策能力,做一个成熟的人,做时代的弄潮儿和主角。能否快速走上自立自强的道路,将是大学新生的一次重要分化。新生要从对父母的依恋中转化出来,渐渐融入群体,并达到“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之态。
四是责任性。大学是专业教育,培养的是专门人才,基础课要学会,专业能力要精进。如果说基础教育更强调基础性、全面性,那么大学教育则强调专业化。学生的责任性应表现为“为自己负责”“为家庭负责”“为未来负责”“为职业发展负责”“为国家负责”。变“外控”为“内控”,无人监督学习,不代表可以不学;老师不布置作业,不表明没有事情做;开卷考试,不代表可以随便抄;电子版上交作业,不是下载别人的现成之作。大学生要真正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
《》2022年09月01日第6版 版名:理论周刊·教育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