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2-03-17 09:34 来源: 路问教育 阅读量:11
今年研究生招考工作引发热议。据媒体报道,在总数高达450多万人的在校考研大军中,估计上线的只有130万人左右。通过比较发现,今年考研人数达到历史新高,占应届毕业生一半还多,尽管招生规模比去年的106万有所增加,是2015年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两倍,但依然竞争激烈。人们不禁感叹考研越来越难了。
针对考研热,业内外有许多看法和争议。有人认为是学历通胀,文凭贬值,教育高消费;有人认为是年轻人逃避就业难;有人认为是唯名校唯学历误导,是典型的功利主义;还有人认为研究生数量过多,会影响教育质量等。
上述看法可能都有一定道理,因为造成考研热的原因很复杂,关键是如何透过现象看到实质。不难发现,不少人对考研热持消极论调和悲观态度。然而,他们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考研热也反映出年轻一代心怀理想、志存高远、不甘平庸、积极进取。考研无论成功与否,其目标、过程与结果,对考研者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事业,都是一次难得的人生历练,一笔宝贵的财富。
上个世纪90年代,社会上曾经流传过“垮掉的一代”的说法,普遍唱衰当时出生的独生子女们,认为他们娇生惯养、不思进取、经不起挫折失败。事实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高铁风驰、神舟上天、蛟龙入海、抗洪抢险、疫情防控……哪里缺少过年轻人的身影?哪里不是年轻人的主场?他们不但没有垮掉,而且勇敢地挑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今天,我们面临着两个大变局的双重考验,国家经济从高速发展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需要更多的有为青年掌握现代科技知识与文化,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求知永无止境,年轻人考研说明他们不满足于现状,渴望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虽然他们心态各不相同,但实属正常、无可厚非。
当然,对于考研热,我们要因势利导。其一,国家要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搭建更广阔的成才平台。一方面,以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需要适当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已连续三年突破50%,步入普及化阶段。随着入学率逐年提升,人们也需要接受更多更高更优的教育,学历向研究生教育延伸是必然现象。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社会,意义均非同寻常。如果说昔日的高考改变了个人的命运,从而改变了国家的命运,那么当今的考研将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
其二,探索研究生分类考试和分类培养,推进研究生教育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经过多年发展与改革,高等教育结构日益多样,在功能、培养目标和专业结构方面定位各不相同,既有学术型和研究型,也有应用型和职业型,研究生教育同样如此。研究型大学早已不单纯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有的专业学位规模远超学术型培养规模,更有相当一批地方高校担负着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任务。因此,研究生招生考试必须分类,不能仅凭同一张考卷统一划定录取分数线,而应该笔试、面试、学术考试、技能考试、实践考试等多种考试方式相结合。课程体系与教育教学方法上也必须分层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分类培养,防止人才培养单一化。
其三,改革毕业生毕业要求。由于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和培养模式多样化,需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要求。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学生毕业要求。以培养学术型和研究型人才为主的高校,可强调研究生学位论文与毕业设计。以培养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为主的高校,可重点强化课程教学、实践实习、考试与平时测验,实行学分制、淘汰制和荣誉学位制。此外,高校要正确处理好学生考研与正常学习的关系、升学深造与就业的关系,不能因为考研而放松教育要求,更不应牺牲那些不考研的学生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