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高中历史 发布时间:2024-01-11 14:17 来源: 路问教育 阅读量:7
2024历史知识点高考
一、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1.明朝强化专制皇权
(1)废除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丞相,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丞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2)设立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3)完善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司。
(4)实行特务统治: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凌驾于法律和司法机关之上,直接服务于皇权。
(5)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行省,设三司。在地方分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主管民政、司法和军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6)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2.清代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1)设立军机处:初为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其后职权不断扩大,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笔录,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2)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更加残酷。
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1)特点
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
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③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影响
①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②消极: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加剧了社会矛盾;思想文化上,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
二、经济:明清农耕经济的发展与迟滞
1.农业生产
(1)农耕技术:作物种植形成多熟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2)农业著作: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3)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这与人口增加、人地矛盾突出有关,佃农对田主的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
2.手工业生产
(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3.商业的发展
(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2)农产品商品化: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大量进入市场。
(3)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快了社会分工。
(4)商帮:区域性商人群体壮大,长途贩运贸易长足发展,形成徽商、晋商等商帮。
(5)区域分工:地区性的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出现;各地市场联系密切,地域分工趋势显现。
(6)对外贸易: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对外贸易占优势地位。
(7)赋役变革:一是将赋和役合并起来征收,二是用货币税代替实物税。
4.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的经济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朝“海禁”:明太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3)清朝闭关锁国: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三、文化:明清时期承古萌新的思想文化
1.思想
(1)王阳明心学: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主张克服私欲,“致良知”。
(2)李贽的“异端”思想:主张破除对孔子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
(3)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
反对专制暴君统治,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主张工商皆本
顾炎武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用
王夫之
提出“理在气中”,充分肯定人的私欲本能;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4)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评价
①积极性: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为传统儒学注入新活力,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②局限性: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不能引起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2.科学技术成就
(1)传统科技辉煌
①医学:《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②农学:《农政全书》系统总结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
(2)没有产生近代科技,与西方相比逐步落伍。
3.文学艺术
(1)文学: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最为著名。
(2)戏曲:明中叶到清中期,昆曲鼎盛,被誉为“百戏之祖”。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兼容并蓄,形成京剧,被誉为“国粹”。
(3)绘画和书法: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代表作有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