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阶段,无论是哪一科,都需要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坚持不懈地进行课后练习,这样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成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历史学习建议,希望对大家高中的学习有所帮助。
01、学习历史有阶段性
在高一和高二阶段,历史学习的重点主要是广度而非深度,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注重积累丰富的历史知识,而不必过于追求知识的深入。然而,当进入高三阶段时,历史学习的方式会发生变化,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概括和整合已学知识,并进行反复巩固。这就需要我们在高一和高二时就打下扎实的基础,具备良好的"历史基本功"。
另外,语文水平的高低和对古文的掌握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历史文献资料,提升历史学习的效果。同时,通过阅读课外历史书籍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人物和背景的了解,建立起自己的历史观和世界观。这些因素可能不会立即在分数上体现出来,但它们对于我们的历史学习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长远影响。
02、抓住课堂
要说实在的东西,课堂是很实在的。
作为历史生,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历史学科是需要积累大量知识和思想体系的。如果不听课,就会错过老师讲解的重要知识点和理念,对于历史学习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听课也有一些技巧和方法。
我认为,在听课前进行预习是非常重要的。预习可以帮助我们构建知识体系,了解所学内容的基本框架,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听课。在预习时,可以仔细阅读教材,将每个部分、每个问题与知识体系联系起来,理解它们的逻辑关系和重要性。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师之后的授课内容。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的放矢地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框架,将所学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我们还应该做好听课笔记,把老师所讲的重点知识点和相关的思想体系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所学知识。
课后,我们也应该对听课笔记和教材内容进行对比补充,拓展自己的思路和知识面。可以参考其他资料,比如历史书籍、文献资料等,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03、充分利用老师
每位历史老师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经验,因为他们从事历史教学多年并通过高考获得了相关学科的知识。与老师进行积极的交流可以让我们从他们的回应中吸取有益的东西。
在与老师交流时,我们可以主动分享自己对历史问题的观点,并请教老师的看法。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我们可以开阔视野,增加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老师可能会提供新的观点、深入的解释或者进一步的探讨,这些都对我们扩展知识面和思维方式有着积极的影响。
04、史实问题和思维问题——两大关键
你会发现我们做历史题,做来做去无非就是考察两个问题:要么是史实,要么是思维。
记忆历史事实确实是学习历史的重要一环。对于像法国大革命爆发时间、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这样的史实,我们需要通过积累和记忆来掌握。
记忆历史事实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要对学习历史怀有热情和信念。当我们对历史抱有浓厚兴趣时,记忆历史事实变得更加容易。类似于记住家庭门牌号码或好朋友电话号码那样的简单事情,只要我们投入适当的努力,记忆历史事实也可以变得简单起来。
除了积累和记忆,还可以运用一些记忆技巧来帮助我们记忆历史事实。比如,您提到的用“工程队”来记忆中共一大的局限性,“工-关注工人阶级,忽略了广大农民; 程(城)-把城市作为重心,不符合中国国情; 队(对)-斗争对象指向资产阶级是错误的”。这样的顺口溜确实可以帮助记忆,而且记忆效果也会因为与个人经验和情感的联系而更加深刻。
思维问题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考察内容。例如,对于"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和"导火索"这类问题,它们往往属于选择题中较难的部分。但实际上,这些问题也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可循。一般来说,"根本原因"通常涉及经济基础(如生产力发展)或本质矛盾(如阶级矛盾尖锐),与具体历史事件的关系并不明显;而"直接原因"则往往可以通过简单推理得出,与事件的关联性非常强;"导火索"则通常指的是一个偶然性较大的事件,不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比如"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是国王召开议会企图征税等等。而"主要原因"则更为复杂,有时它可以是直接原因,有时又可能是根本原因,这需要深入探究事物的内部逻辑,并通过比较来确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哪个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锻炼思维需要通过大量做题和有效总结来实现,这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高三阶段,老师通常会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请注意吸收,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