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应该怎样预习?
第一步:通读一遍划出疑点。
每节课开始之前,一般都是在家里晚上进行预习。此时就可以提前把第二天上课的章节通读一遍,第一遍阅读的时候肯定都是新知识的新鲜感充斥着大脑。通读一遍后,在大脑对知识新鲜感还未褪去的时候,让大脑再次对看到的知识进行二次思考。你需要思考这些知识是否真的通过自己的理解可以解释清楚,如果遇到怎么都理解不了的,那么就立马记录下来。然后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就着重把听课的注意力放在预习时没有理解的地方。
这样听课时你就不会不知道应该干什么了。也更不会出现听不懂的情况了,因为第二天老师讲解的知识点你大部分脑子里已经有了听课思路,你只需要把预习没有理解的知识点解决掉就可以了。这样你的听课效率就会大幅提高。
第二步:多预习两节课,前后章节寻找知识点关联。
当你做完第一步预习的通读一遍后,不要就认为预习结束了。其实你还需要进行完成前后章节知识点关联的寻找任务。你需要把预习的知识与之前上课学过的知识做对比,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和各自的知识属性。这样你才能更好的二次识别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
注意知识点有相似性。意思是你学习的知识点之间是容易混淆的。如果你没有提前精准地进行知识点之间的识别异同点,那么你在考试的时候就会对出现的问题和答案似是而非。自己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因为你自己大脑中的知识都学混乱了。所以,想要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需要你在平时抓好课前预习的学习任务。
预习的时间如果很充裕的学生,还可以提前多预习两节知识。然后把预习的知识点之间进行对比着学习。这样之后上课老师讲课的进度总是比你慢一拍,那么你上课的轻松度就会大大提高,你也会感觉上课很轻松,更不会枯燥乏味了。
第三步:预习知识,更要预习练习题。
其实如果每天可以完成前两步的预习,你的听课效率就已经会慢慢提高了。不过优秀的学生都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绝对不满足于对课本的学习。因此你不仅需要对课本的知识概念进行预习,你还可以进行练习题的预习,每次进行课前预习可以把参考书拿出来,然后把参考书上的练习题目提前做一遍,哪怕眼睛过一遍解题思路也是可以的。这样,当你再次上课听老师讲解课本上的例题时,你会发现那些题目真的好简单。
这种预习就是题目置前预习。因为课本上的知识点终究还是要落实到每一道实实在在的题目上。如果你已经学会应用解题了,那么你对课本上知识点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这个过程也是慢慢培养自己独立自主学习的过程。
第四步:全面把握课本整体知识结构,不孤立学单一章节。
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都有一个内在和外在的联系。你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解题寻找出来。也只有你寻找到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你才能对学习的每一门科目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特别是对于后期复习的阶段,你前期自己的知识网络建立的越牢固和完整,你的复习效率就会越高效。
而想要建立起繁复庞杂的知识体系,你就需要平时进行知识点与点的连接。每一节课前都思考一下知识之间的思维差别和整体知识点位置关系。这样慢慢地积累知识点,你的知识网络就会越来越庞大。而且,当你运用知识点的时候也会手到擒来迅速解决问题。
第五步:强项科目可以不预习,加长弱项科目预习时间。
有一些学生学习的时候,不是每一门科目都是优秀的。总有一两门课是自己的弱项科目。有些学生数学和物理很好,英语和历史就很差;而有些学生英语和语文很优秀,但是化学和数学就很薄弱。此时就需要采用合理分配预习时间来让自己加强对弱项科目的学习。
因此,对于自己强势的科目,自己就可以适当的减少学习时间,然后把时间投入在自己的薄弱科目上来。课前预习的时间可以适当地增加到弱项科目上去。这样争取在短时间内缩短科目之间成绩的差距,补长自己的学习短板。这样整体的学习成绩才会明显提高。然后再把自己的知识稍加总结,你的课前预习任务才算完成了。
教学点:17个 195
教学点:17个 160
教学点:17个 125
教学点:17个 104
教学点:17个 90
教学点:17个 89
教学点:17个 756
教学点:17个 548
教学点:17个 512
教学点:17个 510
教学点:17个 420
教学点:17个 380
教学点:17个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