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械运动
-
参照物与运动状态
- 参照物选择原则:可任意选择,但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常用地面或地面静止物体为参照物
- 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化即为运动,否则为静止
-
速度与图像分析
- 速度公式:�=��v=ts(单位:m/s,1m/s=3.6km/h)
- 图像特征:
- s-t图:直线斜率表示速度
- v-t图:直线斜率表示加速度
二、声现象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产生条件:物体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 传播介质:需通过固体、液体或气体,真空不能传声(声速:v固>v液>v气,15℃空气中340m/s)
-
声音特性与噪声
- 三要素:音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色(材料结构)
- 噪声防治:声源处减弱(如隔音)、传播中减弱(如吸音)、人耳处减弱(如耳塞)
三、光现象
-
光的传播与反射
- 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日食等36
- 反射定律:反射角=入射角,光路可逆(镜面/漫反射均适用)
-
光的折射与透镜
- 折射规律: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 凸透镜成像:
- 物距>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原理)
- f<物距<2f: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原理)
四、电学基础
-
电路与欧姆定律
- 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金属导体中电子移动方向相反)
- 欧姆定律:�=��I=RU,实验需控制变量法验证
-
电功率与电能
- 电功率公式:�=��=��P=UI=tW(单位:W/kW)
- 电能单位:1kW·h=3.6×10⁶J,电能表测量消耗电能
五、力学核心
-
压强与浮力
- 压强公式:�=��p=SF(固体平放时F=G=mg)
- 浮力计算:
- 阿基米德原理:�浮=�液��排F浮=ρ液gV排
- 漂浮/悬浮:�浮=�物F浮=G物
-
功与机械效率
- 功的公式:�=��=�ℎ=��W=Fs=Gh=Pt
- 功率定义:�=��P=tW(单位:W/kW)
六、热学与能量
-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 分子动理论:分子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存在引力和斥力
- 改变内能方式:做功(如摩擦生热)、热传递(如加热)
-
热机与能量转化
- 四冲程内燃机:吸气→压缩(机械能→内能)→做功(内能→机械能)→排气
七、电磁现象
-
电流的磁效应
-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 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极性(右手螺旋定则)
-
电磁感应与发电机
- 法拉第发现: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磁生电)
- 发电机原理:机械能→电能(交流发电机)
注:本归纳整合了中考高频考点与实验原理,建议结合思维导图分模块记忆48。公式应用需注意单位统一(如密度单位kg/m³与g/cm³的换算)。